先前的認識:
1:知道我們學校圖書館和其他學校的書籍可以互借: 像我有政大的朋友,因為一些書籍是她們該校老師自己編著,所以她們老師也會指定要求該書籍,所以沒買書的學生光借該校的書一定會借光,就有此管道可以得著她們所要書籍
2:書籍續借: 書籍都是兩星期借閱時間,有一星期的緩衝時間,當要續借時,可以上網續借
3:線上後補; 一些暢銷書總是容易被借光,這時就要上網排後補,讓自己可以知道何時可以借閱到該書
4:借閱記錄: 可以得知書籍借閱量,可以知道自己借了哪些書籍,藉此可以知道被自己遺忘的借閱書
研究後的認知:
1:線上空英連線; 每個月的雜誌內容和真人會話,隨時可下載播放
2:線上查看書籍有分兩種,一般檢索和進階收尋,光是一般檢索就有10種搜尋方式,滿足使用者的需求
3:電子期刊: 可以上線瀏覽觀看,不過需要使用者密碼和帳號結語: 借由數位化的圖書館借閱系統,我們容易完成借閱手續,並可以更方便迅速收尋到自己想要的資料,此外也可以上網瀏覽到最新書籍,借閱暢銷書,以及線上英語的播放,彷彿讓使用者就像是置身玫瑰唱片行的店家裡,有異曲同工之妙,擁有這麼良好的數位化系統,將使我們更容易徜徉知識的領域
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