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的電腦課即將要結束了,未來大概也沒機會在學校定時定期的學習與電腦科技相關的課程
一開始,這個電腦課就不是懵懵懂懂上,所以也沒有草草了事的結束
很多科目,就算老師上的精采,學生沒有吸收,一樣是船過水無痕
這個1年半的電腦課,帶來的不只是學習上的成效,更帶來的啟發
學校開電腦課的意義是什麼?
原先我認為是為了讓學生日後在工作時有些電腦技能
但是這個答案經過了這1年半的電腦課,我有了新的想法
上電腦課,依然是為了學習知識、技能,唯一不同的是"老師賦予它一個新的意義"
老師丟棄了學校原先排定的課程-程式設計,這是學校賦予它基本的使命-學生學會程式設計這個技能
so what?有多少人在日後會使用到程式設計這個技能
那麼基於這個理論,現在我們學了,並且很痛苦的應付考試,可日後不用又忘了,失去了上這個課程的意義
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,老師給了這樣的課程一個新的生命
自主學習
老師首開"自主學習",讓學生選擇自己想上的主題
第一次上老師的電腦課,便遇到老師第一次"新開發"的上課方式
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課程,並且發表在無名blog上,成為一篇篇的小報告
其實,不管是什麼樣的課程,我們都是從無知到有知
但是在只有期考的壓力下,才唸書的我們,根本就不曾注意到在學期中我們學到了什麼,哪些我學的很辛苦,哪些是我嘔心瀝血學到的,哪些是問過隔壁的同學才知道的,哪些是我記在心裡的,又哪些是成為我的知識...
因為我們不曾仔細體會"學"的過程,沒有體會,便沒有記憶
此時,必須靠著可以記錄的東西,才能深刻的感受到
如果當初沒有放"心"下去做這些紀錄,此刻我就不會有滿滿的感動,感動自己怎麼那麼厲害阿
一篇篇的作業,有點美又點不是太美的功課,是平時自主學習下的成果
即使不是很專業的論述或教學,但是都是自己一篇一篇花心思下去做的
為了呈現最好的一面,總是不斷的修改再修改,完成後也是不斷的檢視再檢視
人不可能永遠會記得自己不常用但曾經學習過的東西,即便是你曾經記錄下來
雖然會忘記,有時總會有些小細節想不起來要如何操作,此時便可翻翻過去紀錄的事項
再一次的翻閱,當時的心情會瞬間回到腦海裡,很有feel
靠著這一篇篇的作品,我不但有了學習成效,更有完成一項大作品的成就感
此學期的成果回顧網誌
除了平常的自主學習,老師還是會花一堂課介紹許多與電腦科技相關的訊息or知識
讓還沒有找到學習方向的同學有所啟發
但是這種自主學習的上課方式,讓習慣於考試下才唸書的學生,難免會有想偷懶的心態
後來老師換了一種新的自主學習方式來上課
條件式自主學習
在這學期,老師給了幾個主題,讓我們去發展
相較二年級下學期,想了很久才找到學習的方向,這學期我們先建立一個新的blog-blogger
延續上上學期的Web2.0,我們的主題放在很受歡迎的blog上
因為做了一學期無名blog的觸碰,對於blogger其實可以很快就上手
並且在語法上有一些新的突破,學習css和窗飾blog的技巧
很快的,在電腦課裡找到新的主題,並且賦予blogger新的版面樣式
前後我換了兩種自創樣式,真的很有成就感,簡直就玩上癮囉
還記得常常為了找出某種css的標籤,花了許久許久的時間,最後還是沒有結論
除了寫blog間的比較主題,下一個主題是Flickr
除了用"文字"紀錄,照片也是很重要的記錄方式
於是"有條件式的自主學習"前進到下個階段,相簿間的比較
回顧此學期的成果網誌
由於花了兩個學期使用blog,我們便利用blog的可多人發表文章的特性將某一個blogger成為共同的成果發表平台
由大家一起來累積許許多多的文章,並且可以改善同學不去看其他人文章的習慣
因為每當發表一篇新的文章在Homework show時,便可順道看看"住在下面的"作品
加上老師常常抱怨自己要看全部同學的文章,實在是太累了,於是自主學習的方式朝向同學間的互評
主題式自主學習&互評系統
隨著生活的進步,自主學習進入階段式,每一週都會有個新的主題讓我們寫下心得與想法
更由於人類的需求,老師的"高徒們"便研發一套互評系統
這學期,不再是單純的紀錄"教學式"的作品,而是要有"看法",對於生活越來越數位化,重要的是我們的想法
現今的生活不全是純物質便可滿足的,無形的便利漸漸主導我們的生活
靠著電腦,我們可以很輕鬆的解決許多事,做許多娛樂,甚至教學
數位化的發展越演越烈,我們不可不知,其與生活已息息相關
一開始老師要我們去找有關"數位內容"的文章,我找了有關"數位內容的優點"
大概知道何謂數位,卻沒有深刻的體會
慢慢的,出現一些主題讓我們去探討,才了解到"數位"已經"生活化"了
"電子書"、"DRM"、"aNobii"、"Library"、"Searching"、"讀書心得分享-iCon Steve Jobs"、"永慶房屋打破單一路段查詢限制"
這些主題大都在生活上常碰到,也都是"數位內容"的產物
這樣的一個課程,如果永遠只是學習某些熱門的軟體
我就會是隻井底之蛙,看不見有關新科技的世界
即便我每天都聽MP3,卻不曉得MP3、影音等都是數位產物,也不知道前一年短暫使用KKBOX也與"DRM"相關
也不會知道google想將圖書館的藏書全都數位化,更不知道除了微軟還有APPLE
<結論>
一路走來,從原先的自主學習,慢慢變成現在這種模式
剛開始,自主學習的成效似乎小小的打擊老師
因為老師在無名blog文章裡,有幾篇"醒醒吧,同學",讓我有種感概
有一次,老師還從課堂上離開,有些難過
因為,冷漠是最傷人的武器,老師從我們的身上感受不到學習的熱忱
在台灣的教育環境裡,都是老師教什麼,學生學什麼
鮮少有互動,和激發(深受其害,連舉手都小小的...)
這種被動式教學,讓自主學習的成效無法擴及到每個人
但老師還是不斷在課堂上針對許多問題給予我們激發,讓我們去想想看
這些問題不只在課業上,也牽動著未來
上次看的"Do you know?"的影片,好大的震撼
"知道自己快死了,卻不願面對,此時有人狠狠的搖醒你,清醒面對剩下的時間"
這是我看完影片的第一感想
這堂課對我的意義,除了教學層面,還有心理
就像老師說的,改變不大,但我覺得意義深遠
<分數>
這學期給自己90分...
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1 則留言:
鮮少有互動,和激發(深受其害,連舉手都小小的...)
我能了解,有時候我自己上課時常想,除了認真抄筆記以外,難道上課的方式不能再活潑一點嗎…?要是那科又是我不感興趣的科,老師的聲音又有磁性,我通常都只好硬著頭皮ㄍㄧㄥ住精神上課,對我來說超痛苦的!更別說考完試後我會記住那科的內容,一定馬上考完馬上忘,這種唸書方式使我心靈很空虛,一直不曉得自己在唸什麼東西,唉…
張貼留言